FORMOSARACE:區域產業及生活圈〔金馬澎〕低碳樂活離島
屏東、臺東、澎湖、金門及連江縣
第六期(112-115年)離島綜合建設實施方案低碳樂活離島 金門
金門縣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「低碳樂活離島」的願景,致力於將金門打造成一個兼具永續發展、環境友善與生活品質的島嶼。這項發展主要涵蓋了產業轉型與生活圈的優化。
產業發展概要
金門的低碳產業發展著重於能源轉型和綠色觀光,而非傳統的高耗能製造業。
能源轉型:
再生能源建置: 金門積極發展多元電力來源,包括太陽能、風力發電等。截至2024年底,金門的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占比已達21.7%。金酒公司甚至發展出沼氣發電,累積發電量可觀,顯示在地能源自給自足的潛力。
智慧電網: 台灣電力公司在金門建置智慧電網示範場域,結合儲能系統、智慧電表及需量反應管理措施,旨在提升能源使用效率,並降低對傳統柴油發電的依賴。
節能推廣: 縣府透過多種管道宣導節能觀念,包括舉辦節能競賽、產學合作、校園教學、志工培訓等,並提供補助汰換高效率節電商品及智慧能源管理系統,以降低整體用電量。
綠色觀光:
低碳觀光策略: 金門運用其獨特的戰地歷史、閩南文化和自然生態資源,推動綠色旅遊,例如鼓勵遊客使用電動汽機車、電動輔助自行車等低碳運具,並培訓計程車司機轉型為導覽員,發展低碳旅遊營運模式。
永續旅宿認證: 推動「永續金綠宿標章」,鼓勵旅宿業者在環境管理、綠色採購、節能省水、廢棄物處理等方面符合永續標準,提升服務品質的同時也兼顧環保。
文化與綠能共融: 許多公共建設,例如金門博藝館,在整建時導入太陽能光電系統和節能設施,讓文化場所也成為綠能示範場域,展現人文與綠能結合的特色。
生活圈發展概要
金門的低碳樂活生活圈發展,旨在將永續理念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,提升整體生活品質。
推動低碳運輸:
電動運具普及: 鼓勵民眾購買電動機車及電動(輔助)自行車,並研擬計程車汰換電動汽車的補助辦法,逐步達成低碳運輸的目標。
綠色運輸規劃: 觀光處也積極規劃金門縣綠能與低碳運輸系統,希望提供更多元且環保的交通選擇。
節能生活與社區改造:
節能家電補助: 縣府補助民眾購買節能家電(如冷氣、冰箱)及太陽能熱水器,鼓勵家庭節約能源。
城鄉風貌與低碳建築: 透過城鄉風貌整體規劃工程和低碳示範社區規劃,打造更具環保意識和生活品質的居住環境。
全民參與: 透過各式宣導和推廣活動,鼓勵社區民眾參與節能減碳運動,將低碳生活習慣融入日常,並推動環境教育,提升全民環保意識。
資源循環與環境保護:
垃圾減量與資源回收: 制定相關法規,推動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措施,並強化資源回收設施的設置,有效減少垃圾產生並促進資源循環。
生態保育: 持續推動海岸造林、生態綠廊改善及社區參與環境綠美化工作,維護金門豐富的自然生態環境。
總體而言,金門「低碳樂活離島」的發展,是透過跨部會的合作與整合,從政策、技術、教育等多面向著手,希望能達成2030年人均年碳排放量為零,並於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,同時兼顧產業發展與居民的生活品質,使其成為一個宜居、永續且具吸引力的特色島嶼。
產業發展概要
金門的低碳產業發展著重於能源轉型和綠色觀光,而非傳統的高耗能製造業。
能源轉型:
再生能源建置: 金門積極發展多元電力來源,包括太陽能、風力發電等。截至2024年底,金門的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占比已達21.7%。金酒公司甚至發展出沼氣發電,累積發電量可觀,顯示在地能源自給自足的潛力。
智慧電網: 台灣電力公司在金門建置智慧電網示範場域,結合儲能系統、智慧電表及需量反應管理措施,旨在提升能源使用效率,並降低對傳統柴油發電的依賴。
節能推廣: 縣府透過多種管道宣導節能觀念,包括舉辦節能競賽、產學合作、校園教學、志工培訓等,並提供補助汰換高效率節電商品及智慧能源管理系統,以降低整體用電量。
綠色觀光:
低碳觀光策略: 金門運用其獨特的戰地歷史、閩南文化和自然生態資源,推動綠色旅遊,例如鼓勵遊客使用電動汽機車、電動輔助自行車等低碳運具,並培訓計程車司機轉型為導覽員,發展低碳旅遊營運模式。
永續旅宿認證: 推動「永續金綠宿標章」,鼓勵旅宿業者在環境管理、綠色採購、節能省水、廢棄物處理等方面符合永續標準,提升服務品質的同時也兼顧環保。
文化與綠能共融: 許多公共建設,例如金門博藝館,在整建時導入太陽能光電系統和節能設施,讓文化場所也成為綠能示範場域,展現人文與綠能結合的特色。
生活圈發展概要
金門的低碳樂活生活圈發展,旨在將永續理念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,提升整體生活品質。
推動低碳運輸:
電動運具普及: 鼓勵民眾購買電動機車及電動(輔助)自行車,並研擬計程車汰換電動汽車的補助辦法,逐步達成低碳運輸的目標。
綠色運輸規劃: 觀光處也積極規劃金門縣綠能與低碳運輸系統,希望提供更多元且環保的交通選擇。
節能生活與社區改造:
節能家電補助: 縣府補助民眾購買節能家電(如冷氣、冰箱)及太陽能熱水器,鼓勵家庭節約能源。
城鄉風貌與低碳建築: 透過城鄉風貌整體規劃工程和低碳示範社區規劃,打造更具環保意識和生活品質的居住環境。
全民參與: 透過各式宣導和推廣活動,鼓勵社區民眾參與節能減碳運動,將低碳生活習慣融入日常,並推動環境教育,提升全民環保意識。
資源循環與環境保護:
垃圾減量與資源回收: 制定相關法規,推動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措施,並強化資源回收設施的設置,有效減少垃圾產生並促進資源循環。
生態保育: 持續推動海岸造林、生態綠廊改善及社區參與環境綠美化工作,維護金門豐富的自然生態環境。
總體而言,金門「低碳樂活離島」的發展,是透過跨部會的合作與整合,從政策、技術、教育等多面向著手,希望能達成2030年人均年碳排放量為零,並於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,同時兼顧產業發展與居民的生活品質,使其成為一個宜居、永續且具吸引力的特色島嶼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