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7-20

生活圈〔馬祖〕幸福願景藍圖

 

包含四項主軸

生活圈〔馬祖〕共融友善環境

生活圈〔馬祖〕淨零永續目標

生活圈〔馬祖〕社會發展故事

生活圈〔馬祖〕幸福願景藍圖



幸福願景

馬祖近年來積極推動各項施政計畫,以「幸福願景」為核心,力求在經濟、交通、醫療、社福、教育和觀光等面向全面提升,打造更宜居、永續的島嶼。

以下是馬祖「幸福願景」施政計畫的一些重點面向:

1. 提升生活品質與社會福利

友善托育與完善社福:馬祖致力於建構友善的托育環境,並完善社會福利制度,減輕年輕家庭的負擔。這包括推動「0-6歲國家一起養」2.0政策,以及擴大公共托育中心的建置。

即時完善醫療服務:透過在地公費醫師及醫事人員的返鄉服務,提升地區醫療服務品質,並落實長期照護政策,目標是打造一個「關心無所不在,照顧無微不至」的健康家園。

優化居住環境:推動社會住宅和示範住宅的興建,例如仁愛147示範住宅,旨在提供鄉親更安穩的居住環境。

2. 改善基礎建設與交通運輸

交通建設核心:馬祖大橋的規劃與興建是百年建設的核心,連接南竿、北竿,完工後可望釋出南竿機場土地,活化商業、住宅與產業發展。

空海運量提升:強化北竿機場改建,提升機場等級,並購建新台馬輪、爭取更多航空公司進駐,以改善鄉親及遊客的交通困擾。

3. 深耕文化教育與人才培育

高等教育發展:與海洋大學合作成立馬祖校區,成為馬祖第一所大學,是馬祖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里程碑。

文化藝術推廣:「馬祖國際藝術島」是連江縣政府與文化總會共同策劃的十年願景藝術行動,涵蓋藝術、教育、建築,旨在帶動馬祖文化治理新模式,並將馬祖打造為一座「博物館之島」,透過資源整合與地方對話,書寫屬於馬祖的獨特故事。

4. 點亮島嶼觀光與永續發展

特色觀光發展:馬祖擁有豐富的觀光資源,包括戰地遺址、閩東聚落群、特殊地景風貌和自然生態(如藍眼淚)。施政計畫著重於推動特色、主題性、低碳永續的旅遊商品,並輔導觀光業者取得國際永續旅遊認證。

產業活化:打造馬祖城鄉特色產業園區,發展水產加工、馬祖老酒、高粱酒及伴手禮等特色產業,並結合觀光創造亮點,促進就業機會。

智慧城市發展:馬祖曾入圍全球前21名智慧城市,秉持「島嶼創生、國際接軌、永續發展」的理念,持續運用科技突破交通困境、提升產業發展。

總體而言,馬祖的「幸福願景 施政計畫」是一個多面向、整合性的發展藍圖,旨在透過各項具體行動,提升居民的幸福感,並將馬祖打造成一個更具吸引力、永續發展的島嶼。


共融友善

馬祖近年來在推動「共融友善」方面,主要著重於觀光產業的發展與優化,目標是打造一個對所有遊客都更友善、便利的旅遊環境。可以從相關的觀光發展計畫中,推斷其推動方向和預期成果。

馬祖共融友善的推動面向

馬祖觀光圈的相關計畫顯示,其努力方向涵蓋了多個層面,這些都有助於提升整體的共融友善程度:

提升服務品質與環境改善:

店家輔導: 透過「服務品質提升計畫」對業者進行服務品質診斷,並協助改善店家的空間氛圍營造。這可能包含對無障礙設施的建議,例如入口坡道、友善廁所等,雖然未明確指出,但通常是共融友善的重要環節。

餐飲軟硬體改善: 協助在地餐飲業者改善軟硬體設施,開發特色菜餚。這有助於提升用餐體驗,對於有特殊需求的遊客(例如行動不便者或有飲食限制者)也能提供更友善的選擇。

伴手禮包裝改善: 完成伴手禮包裝改善,這可能包含更易於拿取或識別的設計,間接提升了使用上的友善性。

推動永續觀光與國際接軌:

永續觀光認證: 輔導食、宿、遊、購、行業者取得國際永續旅遊相關認證,並鼓勵業者申請國際永續旅遊綠色標章。永續旅遊的核心理念之一便是「包容性」,強調對在地文化、環境以及所有遊客的尊重與友善。

多語言資訊平台: 優化馬祖觀光資訊平台,提供中、英、日、韓四國語言。這大幅提升了國際遊客獲取資訊的便利性,對語言不通的訪客而言是重要的友善措施。

國際客源拓展: 積極邀請國內外媒體、觀光業者實地考察,並參與國際旅展,拓展國際客源。國際遊客的增加也會促使當地業者提升對多元文化和需求的理解,進而提升共融友善的服務水準。

品牌建立與行銷推廣:

觀光圈品牌建立: 輔導觀光圈業者品牌建立及視覺使用識別。統一的品牌形象和清晰的資訊傳達,有助於遊客更容易地找到和選擇友善的服務。

聯盟會員地圖與專區: 製作觀光圈業者聯盟會員地圖,並在觀光資訊網架設專區,協助業者行銷推廣。如果地圖中能標示友善設施或服務,將能大幅提升共融友善的便利性。

未來方向

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觀察其潛在成果:

無障礙設施的普及率: 實際走訪各景點、住宿和餐飲場所,觀察無障礙坡道、電梯、友善廁所的設置情況。

資訊可及性: 除了多語言網站,是否有針對視障或聽障人士的資訊提供(例如語音導覽、手語服務等)。

服務人員的友善度與意識: 業者和服務人員是否具備對不同需求遊客的服務意識和相關知識。

特殊族群遊客的滿意度: 透過問卷或訪談,了解身心障礙人士、高齡者、親子家庭等特殊族群遊客在馬祖的旅遊體驗。

總體而言,馬祖在推動觀光發展的過程中,已將多項有助於提升共融友善的措施納入,尤其在資訊透明化和業者輔導方面展現了努力。未來若能針對無障礙設施的具體改善、特殊需求的服務培訓以及相關指標的建立與公開,將更能明確展現其「共融友善」的執行成效。


淨零永續

馬祖(連江縣)在推動淨零永續方面的施政重點,主要著重於將低碳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,並透過多方面的措施來達成目標,從相關資料中可以歸納出以下幾個核心方向:

一、推廣低碳生活與綠色基礎建設

馬祖致力於提升低碳永續家園的評等認證,這表示他們在各村里積極推動以下措施:

生態綠化設施:鼓勵和輔導村里建置綠屋頂、牆面植生以及廣建綠籬,以增加綠覆率,達到降溫和美化環境的效果。

節能省水設備:積極推廣使用節電電器、燈泡及省水設備,從居家生活層面減少能源消耗。

低碳飲食:辦理相關活動,倡導低碳飲食概念,鼓勵居民選擇在地、當季食材,減少食物碳足跡。

二、凝聚環保共識與實踐低碳行動

除了硬體建設,馬祖也強調透過軟性的宣導和活動來強化民眾的環保意識,共同實踐低碳生活:

社區參與:透過低碳永續家園計畫,鼓勵居民參與各項低碳行動,例如舉辦競賽活動等,將環保理念深植人心。

減少溫室氣體排放:所有推動的低碳行動都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為前提,最終目標是朝向2050淨零碳排邁進。

三、結合永續觀光與地方創生

馬祖擁有豐富的觀光資源,包括戰地歷史遺蹟、閩東聚落群和獨特的自然地景(如藍眼淚)。在發展觀光的同時,也注重永續性:

保護自然生態資源:在推廣觀光的同時,注重保護當地的自然生態,確保觀光活動不會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。

強調永續發展:將永續發展的理念融入觀光產業中,例如提升醫療品質,打造健康家園,這也間接支持了地方的永續發展。

總體而言,馬祖的淨零永續施政重點,是透過由下而上、由點到面的方式,從居民的日常生活習慣、社區的綠化建設,到地方產業的永續發展,逐步推動淨零目標。


社會發展

馬祖列島(Matsu Islands)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,是中華民國福建省連江縣的一部分。其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其豐富而複雜的社會發展、族群組成和歷史演變。

歷史概述

馬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,在東莒島發現了早期人類定居的遺跡。隨後,在宋元時期也發現了日常用品,顯示該地與福建沿海地區有密切的聯繫。

早期移民與海盜活動

元朝時期,福建和浙江的居民開始向馬祖群島移民,捕魚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。

明朝時期,馬祖曾是中國沿海的漁業聚落,也曾有鄭和的船員在此暫留。同時,由於其戰略位置,馬祖也曾是日本海盜的根據地。

清朝初期,福州沿海的漁民開始在此永久定居,形成了以血緣和地理關係為基礎的村落。嘉慶年間(1796-1820年),連江縣居民因豐富的海洋資源而移居馬祖。

國共內戰與軍事管制

1949年,國民黨政府在國共內戰中撤退至台灣,馬祖與金門一同成為對抗中國共產黨的前線。這使得馬祖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長期處於軍事管制之下,島上遍布軍事設施,如防空洞和坑道。軍事存在雖然帶來了緊張氣氛,但也改善了基礎設施和生活品質,例如建立了診所、學校和基本服務。

馬祖與金門不同於台灣本島曾受日本殖民統治的歷史,馬祖自中華民國建國以來便一直是其一部分。這也使得馬祖在認同上與中華民國及中華文化有更強的連結,並且在民主化後,馬祖展現出對國民黨的高度支持。

直到1992年解除戒嚴後,馬祖才逐漸開放觀光,並於2000年開通了與福州的「小三通」,促進了兩岸交流。

族群與文化特色

馬祖的族群組成主要源自於福建沿海地區的移民,這使得馬祖的文化與語言帶有濃厚的「東閩」特色,與台灣本島及金門的「南閩」文化有所區別。

語言

馬祖是台灣唯一以福州話(當地居民稱為「平話」或「馬祖話」)為主要語言的地區。馬祖話與福州話雖有細微差異,但能互相理解,與台灣本島通行的台語(台灣閩南語)則互不相通。這使得馬祖在台灣的文化身份中顯得獨特。

為了傳承文化,當地推動了「文化母語課程」和「我要說馬祖話」等活動,旨在鼓勵年輕一代學習馬祖話,加深對自身文化的認同。

宗教與習俗

馬祖的許多習俗繼承自東閩地區,尤其以媽祖信仰為核心。相傳媽祖的遺體漂流到南竿島,因此該島也被稱為「媽祖島」,島上的天后宮是重要的媽祖廟宇。

由於長期與海洋為伴,馬祖的文化也深受海洋文化的影響。

社會發展

馬祖的社會發展歷經了從傳統漁業社會到軍事管制,再到如今轉型發展觀光的過程。

軍事時期與轉型

在軍事管制時期,馬祖的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都受到軍方的嚴格控制。為了補給民生物資,政府鼓勵當地產業發展,例如高粱酒和老酒的釀造。

隨著兩岸關係的和緩以及台灣經濟的崛起,許多馬祖居民曾前往台灣本島尋求更好的發展,導致人口外流和高齡化問題。

觀光與文化再造

近年來,馬祖積極發展觀光業,將豐富的軍事遺址、傳統石屋村落、自然景觀以及獨特的文化歷史作為旅遊賣點。

為了振興地方,馬祖政府鼓勵修復傳統石屋,並發展民宿業。同時,也舉辦了馬祖雙年展等藝術文化活動,將藝術融入島嶼生活,活化閒置空間,並重新詮釋當地傳統與集體記憶。

馬祖青年發展協會也將廢棄的小學轉變為青年交流中心,舉辦工作坊、語言課程和深度文化導覽,以促進馬祖方言和文化理解,吸引年輕一代回鄉發展。

在醫療方面,馬祖也建立了與台灣本島教學醫院的遠距醫療連結,提高了當地居民的醫療品質。

總體而言,馬祖的社會發展在歷史的洪流中不斷適應與轉變,從一個邊陲的漁村,歷經戰地政務的洗禮,如今正努力走出獨特的觀光與文化發展之路。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