澎湖縣政府與相關單位近年來積極推動多項公共建設,旨在提升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、強化基礎設施,並促進觀光發展。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公共建設成果概述:
基礎設施建設
水資源改善: 澎湖長期面臨水資源不足的問題,因此「離島地區供水改善計畫」持續進行,並透過海水淡化廠的運作,確保水質與供水穩定。例如,馬公6,000噸海水淡化廠在提升供水能力方面扮演重要角色。同時,山水、西衛污水處理廠效能提升暨放流水再利用工程也持續進行,以提高產水能力並實現污水再利用。
電力系統: 台澎海底電纜已正式啟用,將澎湖電網與台灣本島串聯,不僅提高澎湖供電的穩定性,也能將澎湖豐富的綠色能源(如風力、太陽能)回送至本島,促進綠能發展。
道路品質與交通:
提升道路品質計畫(公路系統):補助澎湖縣辦理人本友善道路、道路養護整建、綠色生態路網建置等,改善縣內道路狀況。
馬公灣區新都心人行空間改善工程:整合開放空間與國際廣場,完成4,304公尺的無障礙空間串聯,並透過綠蔭植栽改善日間微氣候。
馬公機場跑道與滑行道改善工程:對跑道與滑行道進行翻新、加寬及排水改善,提升機場運作安全及效率。
浮動碼頭整建:多處港口如大倉、七美南滬港、赤崁、吉貝的浮動碼頭及附屬設施進行整建或改建,提升遊客上下船的便利性與安全性。
觀光與產業發展
觀光遊憩設施改善:
月鯉灣珊瑚海休憩區工程:改善設施並提供更全面功能性使用,創造新的觀光休憩空間。
馬公山水濱海綠廊商圈開發計畫:利用山水漁港周遭閒置區域,規劃建造船景商場及水上活動基地,吸引業者進駐,帶動周邊觀光效益。
遊客中心整修與重建:吉貝遊客中心進行外觀整修、結構補強與室內空間重配置;北海遊客中心則進行重建,提供更完善的旅遊諮詢與服務。
林投隘門黃金海岸木棧道整建工程:新建休憩遮蔭設施,並整建木棧道及觀景平台。
東衛石雕園區服務設施整建工程:新建自行車服務中心、廁所、廣場及環境改善。
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:
持續推動石滬等特色漁業文化的保存與相關建設技術的推廣。
篤行十村、金龜頭砲台、天后宮、望安花宅古厝等重要歷史建築已翻新並對外開放,強化澎湖的文化觀光魅力。
軍事設施活化:與國防部協商釋出多處軍事設施,並進行翻修,如西嶼鄉的彈藥庫,未來將開放供民眾參觀,推廣戰地文化。
低碳島願景: 澎湖積極推動「低碳島計畫」,在再生能源、節能、綠色運輸、低碳建築等多方面實施措施,並透過「澎湖公共建築物太陽光電示範計畫」推廣太陽能系統建置,以及將水銀路燈更換為LED燈,致力於打造國際低碳島示範區。
福利與教育建設
長照服務據點: 在七美鄉興建多功能長照服務據點,結合公有閒置土地,提供日間照顧等多元服務。白沙鄉衛生所的照顧管理中心照管分站也進行修繕工程。
校園改善:
澎湖縣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電力系統改善暨冷氣裝設計畫:完成縣內52所高中以下學校電力系統改善,並安裝約1,496台冷氣,同時建置能源管理系統。
校園社區化改造:活化校園空間,使其成為社區居民可以使用的多元服務場域。
國民中小學校園數位建設實施計畫:建置下世代科研與智慧學習環境。
防災與應變能力
災害應變中心設備充實計畫:提升澎湖縣災害應變中心的設備,強化防災應變能力。
強化防救災行動通訊基礎建置計畫:在七美鄉等地補助災害防救廣播系統,提升離島地區的防救災通訊能力。
這些公共建設的推動,不僅改善了澎湖的基礎設施,更為當地居民帶來實質的生活便利,同時也為澎湖的觀光發展和永續願景奠定基礎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